我出差去美国,去的大多数是硅谷,纽约去的很少。去硅谷一般是接触两方面的人:一个是VC,一个是创业者。参加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合,比如慈善晚会、财经年会什么的,我都会觉得有些紧张、局促,因为不知道该跟大家说什么,但去国外的时候见VC,见创业者,感觉会比较好。国外的VC们跟我谈得来,因为我也是创业者,说话直接,不绕弯子,除去语言不像海归们那么流利,他们觉得我反而更像硅谷的人,从思维模式上讲是这样。
几个月前,我到美国接触了一些硅谷的创业公司,跟年轻的创业者聊天,我有三个强烈的感觉:第一,与众不同的精神。这些人会有形形色色的“奇怪”的想法,甚至是很匪夷所思。你会发现,他们很注重跟别人不一样。我认为,这就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二,产品经理精神。我遇到的创业者都是津津乐道地跟你谈他新做的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把目标聚焦在产品之上,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第三,颠覆精神。一个毛头小伙子,十八九岁,那劲儿感觉他就能改变世界,他就能干掉今天的某家大公司。
这与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创业者是有区别的。老实说,我也参加了很多创业者的会,有相当多的创业者老喜欢跟你谈概念,O2O、可穿戴设备什么的。谈概念,我觉得是最乏味,因为概念都是正确的废话。概念正确,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一定要用你的产品。硅谷的产品经理精神,你可能会说他太务实,太实用主义,没有战略,但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是从一个产品开始的。
基本上,硅谷的文化传统是产品驱动,这和我原来一直主导的产品理念是相符的。在硅谷,一般大家都不谈概念。因为我以前做过创业者——当然现在还是创业者,也做过投资人,后来发现谈概念除了自娱自乐,在行业里混点名声,其实根本影响不到用户。用户使用你产品,他们只关心你做的是什么东西,能解决我什么问题,根本不听你背后的理念。硅谷的创业者们会给你描述具体的产品是怎样的,以色列人也有这样的特点——解决问题,而不是空谈理念。
中国互联网是不一样的,创业者缺少一种胆量,缺少一种挑战的气魄。大家谈起来,都是在琢磨着怎么跟在大公司屁股后面分点钱,要么就是想着怎么绕道躲着走。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我自己总结,一是创新度不够。脑子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没有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同质化严重;二是深度不够。我们这里做事,不由自主就往宽里想,好像什么都能干。但这么多创业者,你要能脱颖而出,无非是两种思路:要么是进入很新的领域,产生很新的想法;要么是在大家都知道的领域,你能想得比别人深,想到和别人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有时候,我会故意问美国的创业者,有没有把业务延展到中国的想法?他们一般不跟你谈这个宏大的愿景,而是会向你描述很深入的东西,在这个领域深挖下去会有什么价值。听他描述,你就知道他在这件事上是经过深入的思考,做得很专注。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经常犯的错误,是狗熊掰玉米,这个我也能做,那个我也能做,每个人都给你描绘说一个特别宏大的愿景。所以,中国互联网上大部分投资项目,我用了一个词来描述的话,听起来是Reasonable,很合理、正常,没有令人惊艳的地方,不会让你惊叹说:哎呀,他怎么会这么想呢?!
我在那边转一圈下来,觉得特别受启发,就连我这样算是行业里干的时间比较久的,都觉得听到了很多新的思想。这种思想你可以不认同,我也有时候和他们争论,也不同意他们的一些想法,但这种思想的碰撞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橘子,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了之后,结果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橘子。但思想不一样,我们有两个思想,经过碰撞交流之后,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了两个思想,也可能碰撞出第三个思想,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美国创业者给我的感觉,他们做的很多事情让我觉得匪夷所思,是完全想不到的。当然,这些匪夷所思的事儿不一定成功,因为与众不同的事儿肯定是失败率很高的,但这正说明他们不怕失败。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太害怕失败了,所以喜欢随大流来寻找安全感。比如,有的创业者就说:你看,我现在做的事是大公司都在做的。拜托,如果大公司也在做你做的事,不是说明你正确,而是说明你危险。大公司更害怕失败,都是先看别人怎么走,然后再跟进。别人趟出来眼镜的路子就跟眼镜,别人趟出来TV的路子就跟TV,连360随身wifi这么简单的东西它都要跟。
大公司有钱有势有资源,采取跟随策略还可以理解。可笑的是市场的老二老三,还要采取跟随战略。360干什么,千年老二就跟着干什么,有样学样。这样学下去,更强化了千年老二的市场地位。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环境跟硅谷相比,从投资环境来说,现在已经不缺VC了,也不缺天使了,创业者本身我觉得在挑战的勇气,勇于颠覆、与众不同的创新方面,跟硅谷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关键字:深圳网站建设,南山网站建设,深圳网站制作,深圳企业网站建设,宝安网站建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suweb.com www.jiasuwe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