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一份详尽的创业计划书,没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商业模式,甚至没想过会达到一个怎样级别的用户群。在一切都还是未知的时候,还在读大学的宋海波却一头扎进了互联网的“蓝海”战略中,用他自己的话说:“动网先锋的成功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动网的诞生
1999年初,当时的宋海波还在读大学三年级,虽谈不上十足的叛逆,却也没那般安分守己。比起医学课本,平时喜欢在聊天室里捣乱胡闹的他更乐于与网管们讨论各种互联网技术问题。或许,正是自己需要经常查询和研究一些网站技术,兴趣被启发的他渐入佳境,没有多想什么,他着手创建了自己第一个个人网站——动网先锋(以下简称动网),专门搜集一些技术性资料供网友浏览。
很快,动网论坛便在1999年末发布了第一个版本,且随着WindowsNT发布后微软在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包括动网论坛、网虫论坛和WWF等在内的国内外社区系统都相继开始活跃。当时,由于转型后的BBS3000依然是个人开发,且在功能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刚出道的新秀,动网论坛慢慢有了成长的空间。
当迎来自己的首批注册用户时,宋海波直言: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在他看来,自己并非专业出身,且对整个互联网的背景知之甚少,“当时有点小成绩(流量)就很满足了”。
2001年,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的宋海波面临择业的问题。虽攻读当时非常热门的医学专业,但自认为“天生不是那块儿料”的他却最终决定南下,一边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打工,一边兼职运营动网论坛。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又或许是一种机缘巧合,2002年,整个互联网市场陷入史上低谷期,宋海波所在的互联网企业每况愈下。眼看着使用自己产品的用户越来越多,动网论坛每月也有了一些定制收入,宋海波便与两年前在论坛上结识的海南老乡李智超一起筹划:干脆自己下海创业?
“其实在决定创业前,动网论坛的用户已经不少了,商业化之前,用户的定制需求平均每月能有几千块,我和李智超所在的企业当时也是举步维艰,还不如出来创业试试看。”逆市前行,当被问及是哪里来的勇气在背后支撑时,宋海波如此坦承地说。
于是,2002年底,先从旧单位离职出来的李智超在海口创办了公司,动网论坛亦因此正式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令人欣喜的是,凭借着为客户维护网站和提供更高版本的软件,商业化后的第一个月,动网便有了几万元的收入,看到了第一缕满载希望的曙光。半年之后,宋海波亦辞职回到海口与老友并肩作战。
“我负责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工作,李智超负责市场及公司日常管理,主要的研发人员都是当时在论坛上认识的,把他们召集来海口后,办公室设在一间租来的公寓里,晚上我住在房间里面,外面客厅就是办公室。”宋海波颇有感触地回忆着创业初期的点点滴滴。
没有具体了解过市场大环境,甚至都不清楚互联网这条河的深浅,懵懂中的两名青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互联网的征程。尽管如此,年少轻狂的宋海波却并没有把动网做大的野心,只想着能稳稳当当地赚点小钱,足矣。
动网 被幸运光环笼罩

逆势而为,对于眼下怀揣创业梦想却因各种条件不成熟而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的年轻人来说,宋海波的创业之举不可谓不“大胆”。
只是,他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相比其他社区,动网的兴起除了得益于微软ASP的普及,也在自身本领上做足了功夫。除了社区功能和系统控制都远远优于对手外,动网论坛还可以通过调色自由改变皮肤,这种设置准确地抓住了那些“外貌协会”站长的心。此外,与其他社区“出于兴趣”的目的完全不同,动网每天都在积极维护论坛,他们保持着像小米操作系统一样狂热的发烧度,对于用户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补丁修正。正因如此,动网论坛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无论如何,当使用自己产品的用户越来越多时,成就感亦随之不断攀升,创业团队亦越想把产品做好。在这种良性循环的催动下,相比创业初期的无所求,宋海波逐渐对动网有了更多追求。“眼看着用户达到了一定规模,就想着怎样能让更多的人用到,最好是都用我们的(软件)。”说到这儿,宋海波不好意思地笑了。
时光的车轮向前转动,一年后,幸福像提前预约好了似的来到宋海波面前,甚至让他感觉有些突然。
2004年,动网横扫社区论坛软件市场,一举夺得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时,几十万级别的网站采用我们的论坛系统,由此产生的主机业务的收入以及希望为论坛带来增值服务的合作需求很多,包括当时市场空间很好的SP业务、以及后来的像阿里妈妈广告联盟的合作等等。”直到今天,回想起当时这一幕,宋海波仍难掩激动之情。
2006年,借助博客和社区概念大行其道的东风,动网逐渐被更多互联网圈子所知道。
在今天的互联网看来,动网发展的速度其实并不算快:没有进行很大的投入,只是在基础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依靠个人兴趣以及希望把产品做得更好的决心来推动企业成长。只是,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下,没有遭遇太多波澜的动网早早地收获了那份“难于上青天”般的成功的喜悦。
在宋海波看来,动网的成功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网站创建伊始,正值互联网大热之际,中国的个人网站时代亦发展壮大,整个市场处于不饱和状态,似乎无论做什么网站都能被人关注。
在外人看来,相比其他在创业初期饱尝资金、推广之苦的创业者,凭借商业化前不断攀升的用户积累以及商业化后比较可观的收入,宋海波无疑成为了奇迹的缔造者,而动网更是那个“幸运儿”。
或许有人会问,虽然动网坐享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然而在布满荆棘和坎坷的创业路上,等待他们的仍将是一马平川的坦途吗?又或许,故事才刚刚开始。
动网的跌倒
一直以来,“不知前路多险阻”的动网团队笃信“好产品自然吸引用户”的理念,不迷信市场的他们只是依靠品牌大用户的拥护和普通用户的追随。
然而,机会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用户对社区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是一个好用的社区,而是该社区是否足够快速、能否提升访问体验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当时,也许是由于VBB、IPB、PHPBB等多款国外PHP程序采用了严格的商业授权方式,或是因为国内已经有一定的替代品,中国的PHP社区市场开始出现了本土原创作品,包括PHP文本论坛PHP+MySQL与PHP+MSSQL等多种数据库的组合尝试。相比ASP,快速开发语言PHP一直扮演着技术应用的传教士,这使得一部分技术出身的站长对其趋之若鹜。
2005年末,Discuz! 和PHPWind等PHP开源论坛借此势迅速崛起,相对保守且执着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动网创业团队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已悄然降临。2006年中旬,动网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被光环笼罩但并没有完善商业模式基础的动网在“内忧外患”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当时,动网论坛发布6.0版本后,市场占有率极大提升,但这也使得研究其程序的人越来越多,不断出现各种安全漏洞;加上微软当时几乎全面停滞了ASP语言的维护,其发布的ASP.NET语言成为主要开发语言,由于ASP与ASP.NET间没有任何平稳的过渡,直接导致用户认为选择ASP将无法平移至ASP.NET平台;令其雪上加霜的是,动网论坛发布7.0版本后,为了迎合XML,将原本简单易操作的皮肤制作与更换XML化,使得大量不懂XML语言的站长无法再随心所欲地更换程序外型,这使得动网直接损失了二次传播的用户。
眼看动网遭遇了史上致命伤的内外夹击,静候多时的Discuz! 和PHPWind开始奋力直追,率先发力的Discuz! 更是直攻动网“软肋”,针对草根用户启动了当时奏效很大的市场策略。由于转换数据比较繁琐且有一定的稳定隐患,当大批用户担心通用的转换系统会影响二次开发时,他们推出了“手拉手”活动,帮助动网论坛用户免费转换到Discuz! ,此举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深陷动网安全隐患中的用户们。除此之外,Discuz! 很快又使出“对外开源”的杀手锏,与新网、中国万网合作,将原本商业化的产品进行免费授权,实现“买主机就送免费商业版本”的捆绑销售。
当时,大受打击的动网虽能达到收支平衡且小有盈余,但眼看着拿到投资后的Discuz! 市场活动越来越频繁,用户亦越来越多,以宋海波为首的创业团队意识到,再不做出改变就会面临非常危险的局面。
2007年,试着找寻应对办法的动网团队计划将公司主战场迁至广州。相比之前的被动等待用户选择,这一次,宋海波加强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工作。“当时和站长之家合办了一次华南站长大会,现在看来虽然没有让动网打开新的市场大门,但起码在市场上有了一些动网的声音。”宋海波告诉站长之家。
此外,动网先锋COO李锐和动网先锋原总裁吴萌等新的管理团队亦在此时加入,没有轻易认输的动网与Discuz! 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用户争夺战。
当时,动网想到了开发.net社区,为了快速占有市场,动网选择了收购cvbbs的.net程序的源代码,将源代码进行改造;同时为了干扰对手,夺回被Discuz! 转换过去的用户,动网论坛又开发了PHP版本,多线包围PHP市场。Discuz! 方面,为了保证双线作战的同时有利,也在此时收编了雪人论坛的作者作为Discuz! NT版本的产品经理。
但成功者的经验不可复制,对任何企业来说历来如此。Discuz! 并未把PHP版本的优势复制进.net市场,动网亦未能靠PHP版本与.net版本挽回颓势,这一在产品市场上展开的激烈角逐最后以双方失败而告终。
然而,警告式的教训并未止步于此,在痛苦中挣扎的动网此时已失去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2007到2008年间,动网的糟糕状况愈演愈烈,公司陷入了史上最低谷时期。面对现金流出现问题的巨大压力,动网亦饱尝了开源节流的煎熬滋味。
古有赵匡胤“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典故,今有动网为资金而屈身的低头画面。
“我是负责做市场的,但却不得不临时做起了销售,承包了全景网的广告去卖。”动网一位资深级员工回忆说。事实上,只要能给动网带来收入,包括做网站、给别的社区代理广告、社区营销等在内的很多工作他们都做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小插曲。当时公司运营陷入泥潭,有着50位左右员工的动网传出了发不出工资的噩耗,找投资者借钱、管理层不拿工资、自己和股东垫钱发工资……当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尝试一遍且一筹莫展之时,为了不丢弃自己一手建立的动网,为了不让追随自己的员工失望,亦为了整个创业团队的“动网梦”,无计可施的宋海波最终回到了靠做几个小站来支撑整个公司运营的窘境。
虽尝试着投入更多的力量去挽回,虽已倾尽全力告诉所有人并不想因此放弃,但对于被动的跟随市场节奏走的动网来说,此刻的所有举动都为时已晚。一连串波折过后,选择背水一战的动网最终还是陷入了僵局。
“我们太安于现状了,对整个市场和互联网的变化关心得不够,这是动网出问题的主要原因,现在看来,在当时有那样好的机会,应该努力去看整个市场的机会和商业模式在什么地方,而不是等待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推动。”谈及动网的跌倒,坐在记者面前的宋海波仍为此耿耿于怀。
值得欣慰的是,虽狠狠地摔了一跤,但宋海波并未产生放弃的想法,也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相反,恍然大悟的宋海波决定借鉴这次痛入骨髓的教训,重新上路,再起航!